不管是接觸相機多年或是初學的朋友,我們總是在鏡頭上看到許多英文字母縮寫,不同的鏡頭焦段有不同英文字母,不同的廠牌使用的英文字母也不盡相同。
今天我們整理了幾個大廠牌鏡頭上英文代碼所代表的意義,也方便各位以後在選購鏡頭時可以更加了解每個鏡頭的功能,再來挑選最適合自己相機機身的鏡頭。
*APS-C與全片幅
相機的感光元件上,可分為APS-C及全片幅這二種系統。
APS-C 感光元件較小,是22.3mmX14.9mm。
全片幅的感光元較大,是36mmx24mm,相當於早期底片機的底片大小。
由於APS-C的感光元件較小,所以APS-C的焦長轉換要乘上1.6倍,才會跟全片幅機一樣。
舉例來說,一個70mm的鏡頭,裝在全片幅機上焦距就是70mm,但如果裝在APS-C的相機上,焦距就要乘以1.6倍(70×1.6=112mm)。所以相同焦距的鏡頭,裝在APS-C的機身上,望遠端的部份就會比全片幅的機身來的有優勢。
但相反的,如果是以24mm的廣角端來說,裝在全片幅機上是24mm,裝在APS-C的機身上就是24×1.6mm=38.4mm,那廣角的部份就一點都不廣角了。
以CANON為例,CANON的EF-S鏡頭是專門給APS-C機身使用,如果裝在全片幅機上的話會出現明顯的暗角,比較不建議。
EF的鏡頭也可以裝在APS-C的機身上,只是焦距一樣要乘以1.6倍才是有效的焦距。
而不論是EF-S還是EF的鏡頭,只要裝在APS-C的機身上一樣都是要乘以1.6倍。
大家可以研究一下自己的機身是屬於那一種的機身,還有平常習慣拍攝的焦距再來選購合適的鏡頭喔!下次我們也會針對各家品牌在做不同的專題介紹。
*超音波馬達
指的是以超音波驅動,而非傳統線圈驅動的馬達。超音波馬達在70年代開發,CANON是最早將超音波馬達技術運用在相機的透鏡驅動上,接下來其他相機鏡頭大廠也都紛紛推出超音波馬達驅動的鏡頭。如果本身的機身就有對焦馬達,就可以使用無對焦或是有對焦馬達的鏡頭,如果機身沒有,就要選擇有對焦馬達的鏡頭,如果機身跟鏡頭都沒有,那就只能全手動對焦了。
*低色散鏡片
由於鏡頭的鏡片不是平的,在陽光進入鏡頭經過折射之後就會產生色散,就是光分散了的意思,會導致拍攝物的邊緣不銳利,顏色有偏差,成像也就不漂亮。
為了修正這個問題,CANON最先在鏡頭內加入了螢石,並推出了螢石鏡片,但由於成本實在太高,進而又研發了一種光學玻璃混合專利氧化物的替代品,就是現在使用的低色散鏡片UD,以及更進步的Super-UD,而混合了螢石和UD鏡片,就是我們現在常聽到的L鏡,可以減低色散,讓成像更銳利,更漂亮。
*內對焦
對焦前後鏡片不移動,鏡頭長度不變
*後對焦
對焦後組鏡片移動,鏡頭長度不變
Sony的a接環鏡頭種類大致可分為一般DSLR鏡頭、G鏡頭和Zeiss鏡頭。一般DSLR的代碼名稱相對其他幾個大廠來說比較簡短,前面有DT代碼的鏡頭為APS-C片幅機身專用鏡頭,接在全片幅機身上會再切換片幅。相反無DT代碼的鏡頭則為全片幅機身專用鏡頭,也適用於APS-C片幅機身。標有G字樣的鏡頭為高水準大光圈鏡頭,在描寫力上要比一般鏡頭更加優質,相當於C家的L鏡之等級。與Carl Zeiss合作的a系列鏡頭名稱與以往Zeiss鏡頭的代碼相同,常見的T*代碼是指Zeiss獨家鍍膜技術,抑制因光線折射而產生的光斑。而標有STF的鏡頭因配備切趾光學元件,在散景的表現上特別柔美自然,且無自動對焦功能。
在二手市場屬於比較冷門
Pentax自家的鏡頭群代碼種類繁多,主要以DA和FA代碼來區隔數位單眼及傳統單眼相機鏡頭,一般DA鏡頭僅適用于APS-C片幅數位機身,無光圈環,支援全時手動,可接Pentax底片機使用,只是一般會有成像圈或周邊失光的情況産生(部分具體鏡頭接SLR的情況可參考此頁),且因無光圈環設計,若非底片機身本帶有光圈控制功能,不然只能以鏡頭之最小光圈進行拍攝。在FA鏡頭群中,前面若標有D字樣,表示這款鏡頭雖然為傳統相機專用鏡,卻也能兼容APS-C篇幅機身。在DA鏡頭中還有另外較低階的DA L種類,接環採用塑膠材質,不支援全時手動,且不提供原廠遮光罩。 P家鏡頭也有多種不同的鍍膜及變焦馬達,特別的是還有不同等級的密封性,及係列限量版鏡頭。